|
Trigger
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赵钰   江玉

 

学校为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强化科学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力。委派我们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名家论坛 ”的学习。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德育改进与未来班级建设”。我们有幸,现场聆听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全国优秀班主任、“最有魅力的教师”王文英;新教育实验杰出教师、“中国雷夫”常丽华;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北京市杰出校长吴甡等德育名家的同台论道和沙龙互动,整场论坛精彩纷呈,令我们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们五天来的学习收获和总结,与大家分享与交流。

一、外显有规,内涵有德。

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市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教授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度诠释了“外显有规  内涵有德”的教育理念。在她的理念中,利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剖析了在教育中激发和关注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性,提倡教育要使用“柔软的影响力”。强调了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创建趣味快乐的学习模式,并强调了“要家长的配合,教师首先要释放善意和温暖。”“人性不是去考验的,而是需要尊重。”张红教授指出:教育要符合“压力平衡机制”,作为一名班主任,“先给爱,再严管。关心学生的感受,以爱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规则。”

二、核心素养与德育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为推动学校变革沿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清晰无误的目标明确了更加具体的建构方向。究竟如何确立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如何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评价体系?如何实现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教育部“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成员、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刘霞教授做了最前瞻、最权威的精彩解读。刘霞教授强调核心素养并非单纯的指某种能力,而是一个体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整合性的体系。核心素养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迁移性,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的综合体现,所以,育人过程要保持育“全人”的态度,各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要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来。

三、以生活作为教育的目标,“全课程”在路上,未来扑面而来。

    她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称为“中国的雷夫”;她以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和满满的爰,为孩子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她就是全课程教育的忠实践行者、孩子们心中的“宝贝老师”常丽华。

“全课程”是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全部要素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唯一指向就是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儿童。

常丽华老师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分校是全面开展“全课程”教育实验的示范学校。在这里,教师(主班和副班)包班教学,小班化管理。课程表大部分是空白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完全由两个包班老师协商完成。包班,让教育不再割裂。常丽华老师带领学生们在他们的“小蚂蚁教室”里建自己的图书馆,读海量的图书、演喜欢的戏剧、写画热爱的大自然、过终生难忘的生日会。在这里,学生来到学校,是要来创造自己的生活,而非只为来学习知识。

四、坚持好习惯的养成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中国教育的风云人物孙云晓在论坛中和老师们交流了“今天的学生为什么难教育?”他指出“良好习惯才会缔造健全人格”。

孙云晓老师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孙云晓老师指出: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暗示”+“奖励”“惯常行为”。教师要用多把尺子去衡量一个学生,寻找机会“暗示”和“奖励”学生,让学生多去体验成功,让他内心的发动机发动起来,相信自己!

五、照亮学生,也绽放教师——做新时代阳光型教师。

让老师们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来自山西省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最有魅力的教师”王文英老师。她对教育事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同时也让自己活得潇洒、率性、有味道!

王老师可谓是一个全才,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这些本事让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王老师的教育态度更是让学生信任和亲近,她认为“现代的学生其实不需要你管理,而需要关心;不需要责骂,而需要鼓励;不需要说教,而需要行动;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教育的真谛便是触碰学生的心尖,尊重花开的时间”。

王老师让我们懂得:做好班主任,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需要一颗对待学生真挚坦诚的心,需要智慧、激情和阳光!

通过这次培训,让参会的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会了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拥有正确的态度以及教育的智慧,也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明确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6号

吉林省长春市繁荣路8号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4775号

电话:0431-85616988

邮箱:xiaoban@dsfuxiao.com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备案号:吉ICP备05009708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1107号

加载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6号

吉林省长春市繁荣路8号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4775号

电话:0431-85616988

邮箱:xiaoban@dsfuxiao.com

版权所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备案号:吉ICP备05009708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1107号